吹製

是以鐵製空心吹管捲取熔融於1450°C的坩堝中呈麥芽糖狀的玻璃膏,並從另一端進行吹氣撐大玻璃體,吹出所需大小之中空形體並加以塑形為基礎之玻璃製作方式。
 

脫蠟鑄造

從預先製作好的黏土原型翻製軟質的矽膠(Silicon)模,並以普通石膏(水與石膏之重量比為1:1.5)固定後,灌入蠟液,待冷卻後取出蠟製原型加以仔細修整,再以耐火石膏(水與耐火石膏之重量比為1:2.5)包埋蠟製原型,待乾燥後加熱脫蠟(窯爐燒蠟或蒸汽脫蠟),獲得一個耐火石膏空心鑄造模,再將鑄料(透明或彩色玻璃塊)填入模內加溫燒熔,於冷凝成形後敲碎耐火石膏模並加以打磨修整與拋光的鑄造技術。 

砂模鑄造

將玻璃膏注入預先經過不具倒鉤(若形體有反鉤則無法脫膜)的實體原模壓型過的濕潤砂模中,待成形後再置入徐冷爐的鑄造技術。砂模含水量過多會冒泡,含水量過少會沾黏砂粒。解決之道則是在砂模內壁以點燃乙炔火焰進行噴碳,則鑄造物表面不會沾黏砂粒。 

平板烤彎

平板鈉玻璃置於金屬、陶瓷素燒坯或耐火石膏等模具上,放人電窯中加熱使之軟化,因平板玻璃本身的重量而下垂成形的加工技術,又稱為巫板玻璃熔陷或烤彎。
 

燈炬熱塑

以小型噴槍或燈炬加熱,故又稱為燈炬熱塑,只用各色硼玻璃色或鈉玻璃色棒,以拉長、扭曲、纏繞等技巧,連結組合成造型,適合微小精巧的表現。
 

拉絲技法

將實心玻璃棒拉成細玻璃絲加以繞接成形,稱為拉絲玻璃,使用的材料為硼玻璃。
 

實心熱塑

實心玻璃棒直接以噴燈加熱並不停的轉動使之熱熔而便於延展後,再利用工具進行點、拉、熔、切、壓等手法加以塑形。
 

空心技法

將高硼砂空心玻璃管局部加熱吹出形體者,稱之為空心製作。
 

窯口作業

又稱為坩堝窯爐作業、熱作、熱加工,以及熱端加工,只要是以坩堝窯爐中熔融的玻璃膏為加工材料,並配合使用加熱爐、徐冷爐,以及馬椅、熱塑與吹製、砂模鑄造等工具組進行加工作業者,都屬於窯口作業。
 

徒手熱塑

以金屬管(棒)尖端捲起熔融於坩堝中的玻璃膏(1400℃~1500℃),在冷卻與成形的短短時間內,進行拉開延展、扭曲塑形等加工使之成形的加工技術;作業溫度為950℃。
 

徒手模型吹製

在吹製的過程中,將預先吹好適當大小的空心玻璃體置入金屬、耐火(熱)石膏等耐火模具(內側噴碳作為隔離)中續吹,以控制吹製之形狀、大小而獲得規格化量產的吹製技術。
 

機械壓模

將玻璃膏注入金屬模具中,以機器壓模成形後,再放入徐冷爐中徐冷的加工,又稱為機械壓模,適合大量生產。機械壓模的製品,有比較清楚的分模線,成形後必須立即以瓦斯噴火器燒鈍。
 

機械鋼模吹製

以金屬棒從坩堝中捲起玻璃膏,再移至金屬模具之上使之流入模具中後以鐵剪剪斷,同時利用空氣壓縮機的高壓氣體將玻璃膏吹模成形,再以金屬夾具夾至徐冷爐進行徐冷的吹製技術。
 

蕾絲玻璃

是一種將纖細如蕾絲般的花紋包進透明玻璃內的徒手吹製技術,其作法是以金屬棒從坩堝中捲起透明的玻璃膏,將之壓在事先預熱的、平行並列的有色細玻璃棒上,在於有色細玻璃棒上流以透明玻璃膏將之包住,接著再以其上下兩面沾黏他色的並排玻璃棒,加熱使熔著後以旋轉的方式拉製成同粗細的蕾絲玻璃棒,待切成等長後並排於加熱板上加熱熔融,再以金屬吹桿捲取透明玻璃膏將並排的蕾絲玻璃棒的一端沾黏並捲成圓筒狀後,再以吹製的手法吹製成蕾絲玻璃容器。
 

熔著玻璃

熔著玻璃是在玻璃器皿吹製成形的階段,以熔融軟化的玻璃膏做成點、線與面的花樣,在器皿尚未冷卻之前將之熔合(也可以玻璃棒加熱直接熔著於器皿之上),使凸出於器表的裝飾技術。
 

套色(被覆)玻璃

是一種包玻璃的技術,於熱塑或吹製成形的玻璃器外表包(套)一層或多層不同顏色的玻璃,待徐冷後可進行切割、噴砂、蝕刻等處理使呈現下層的顏色。
 

氣泡玻璃

是一種將氣泡包於玻璃之內的嵌入技術,作法是在金屬吹桿前端熱熔玻璃球上,以劍山、鐵釘等尖狀物刺於其上製造凹洞,待其稍微冷凝後,把吹桿伸入坩堝中捲取透明玻璃膏將空氣包於凹洞內使形成氣泡,再以一般徒手吹製或徒手熱塑要領完成內含氣泡的玻璃製品。
 

冰裂玻璃 

冰裂玻璃與陶瓷器外表釉的冰裂效果類似。吹製過程中,玻璃的溫度處於1000 ~ 1200℃左右時,迅速將玻璃浸入水中,使之只有表面產生冰裂紋,而後再進入加熱爐使冰裂紋尖銳的部分因熱熔而變圓角,再經徐冷後完成。
 

嵌入 

將粉狀、顆粒狀、片狀、線狀等的色玻璃,或是氣泡、金屬氧化物、金箔等,分層包於成形中的玻璃器物中之技術,多利用於徒手吹製與徒手熱塑之加工。
 

熔接裝飾 

在吹製、熱塑、實心塑造、空心製作,以及拉絲玻璃、坯心玻璃等製作過程中,在玻璃器物表面滾上色玻璃粉或金箔,或是局部熔接各色玻璃等的裝飾技術,也可謂是一種熔合的技術。
 

金箔三明冶玻璃

金箔三明冶玻璃是將金箔夾置於兩片平板玻璃,或玻璃器皿的器壁當中的技法。聞名的有羅馬玻璃(Roman glass)與波希米亞玻璃(Bohemian glass)。前者是將切割成圖案的金箔夾於兩片平板玻璃之後,置於窯爐中加熱使兩片玻璃熔合,圖案有以植物或幾何圖案與人物的組合等,而承襲羅馬玻璃製作方式的是拜占庭玻璃(Byzantine glass);後者則先製作兩個極為吻合的容器,在內容器外壁上貼上金箔後,將之置入外容器中,此法的特點是不加熱而使兩個容器重疊產生密合。
 

耐火石膏模鑄造

將玻璃粉、玻璃塊等鑄料置於耐火(熱)石膏模(包括複雜形體的脫蠟模具)中,以窯爐進行熔鑄加工技術。以底部有孔的陶瓷素燒缽(可重複使用)置於耐火石膏模上進行流鑄,可以減少耐火石膏的用量,而以素燒盆等置於耐火石膏模下,則可防止因模具破裂玻璃膏溢流而損害窯爐。
 

玻璃粉末鑄造

使用玻璃粉末進行鑄造,一般多用於分模的耐火石膏,也有用於單一的模具,使用時適當地加水使之聚合而便於以湯匙填入耐火石膏模具中。玻璃粉末鑄造最大的特色就是比較可以控制配色的位置,例如在耐火石膏模具的不同部位填入不同顏色的玻璃粉末。玻璃粉末鑄造的特徵,除了可自由掌握配色的部位之外,燒成後的外觀看起來比較不透明,而其透明度與所使用玻璃粉末顆粒的大小有關,若顆粒愈小,則其間所存在的小氣泡愈多,透明度也就愈低,而有玉石的外觀。
 

千花玻璃 

千花玻璃是屬於馬賽克玻璃的一種,其製作技法基本上與馬賽克玻璃相同,指看起來像是整体佈滿小花瓣的玻璃器皿。構成千花圖樣的彩色玻璃片是事先做好的有花紋的棒狀材料,使用時再依欲製作器皿的厚度一一切斷,而其切斷面看起來有如花瓣或同心圓般的圖案。在威尼斯也有使用吹製玻璃的技法製作馬賽克,是在於爐具的耐火模型中加熱,使彩色玻璃片相互熔合,作成馬賽克。
 

自重下垂 (熔陷、烤彎)

將一般膨脹係數約為90×10-7的平板鈉玻璃(窗戶玻璃)置於金屬(必須於預熱後噴塗隔離劑,或在常溫下塗以較濃的隔離劑)、陶瓷素燒坯或耐火石膏等模具上,放入電窯中加熱使之軟化,因平板玻璃本身的重量而下垂成形的加工技術,又稱為平板玻璃熔陷或烤彎,其燒成之溫度曲線如曲線圖所示。厚度均勻的簡易自重下垂,可在高溫持溫後關閉電源,而不規則厚度與形狀的自重下垂,則必須適當地增加降溫與持溫的時間。
 

熔合玻璃

加熱將玻璃熔合在一起的加工技術,如拉絲玻璃以及平板鈉玻璃的並置或重疊加熱熔合、馬賽克的熔合加工,又如琉璃珠的製作,隔著心棒將各色玻璃燒熔在一起;此時硼板或金屬模具、金屬心棒必須塗隔離劑(以3份二氧化矽、2份高嶺土、1份氧化鋯調水製成)以防止沾黏。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