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名稱演變
- 春秋戰國時期 → 璆琳
- 秦漢以後 → 碧琉璃、琉璃、五色玉
- 魏晉南北朝 → 頗黎、夜光壁
- 元代 → 罐子玉
- 明清 → 料器、料貨、哨子
玻璃與琉璃
玻璃是各種不同成分與技法通稱,琉璃則是目前廣泛地用於晶瑩剔透、色彩繽紛的玻璃作品,近代所指的琉璃是以含有氧化鉛的玻璃,使用脫蠟鑄造技法燒製出來的玻璃作品。在眾多有顏色的玻璃中加了不同金屬成分,經由化學變化而形成渲染感流動感顏色。而藝術家們運用這些有顏色的玻璃創造出附有價值、故事性的玻璃製品均可稱為琉璃。
玻璃材質
玻璃主要原料為矽砂、碳酸鈉、石灰…..等,高溫熔融塑形。常見玻璃依材質略分為三大類,分別為鈉玻璃、硼玻璃、鈉玻璃,鈉玻璃為碳酸鈉加矽砂及石灰製成的玻璃,硼玻璃為膨脹係數小較易耐急熱急冷穩定度較高,鉛玻璃則是加入氧化鉛增加玻璃的折光率且降低硬度。
新竹玻璃
新竹的玻璃工藝是蛻變自早期合灣玻璃工業,早期台灣玻璃事業是以生產工業儀器、醫療器材和其它生活必需為主。新竹玻璃的產業於40年代迅速發展存在是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擁有製造玻璃必需的二種原料 - 矽砂和天然氣,隨著政府對於發展地方工藝的重視,新竹玻璃逐漸從工業玻璃朝藝術工藝發展,玻璃藝術從簡樸到奢華的風格中均換發風華絕倫,晶瑩剔透的藝術風采,伴隨著文創產品的崛起,玻璃展現了精湛工藝之外更貼近生活層面的實用價值商品,帶來新竹玻璃產業新意象與藝術新面觀。
玻璃技法
玻璃技法從冷至熱,從室溫到攝氏1400度高溫都有它專屬的技法,透過不同的技法呈現出變化不同的玻璃藝術吹製像麥芽般流動、脫蠟鑄造像冷藏中的麥芽糖、砂模鑄造則有著粗曠質地每位藝術家的做法各有不同。
玻璃工藝的加工以熱端作業(熱加工)與冷端作業(冷加工)區分,熱加工指加工之玻璃材料處於坩堝窯爐中之高溫熱熔狀態下進行之作業,稱為窯口作業,利用電窯的加工作業,其加工方式有徒手吹製、模型吹製、模型壓製、砂模鑄造(翻砂)、脫蠟鑄造、熱塑…等等;冷加工則泛指加工之玻璃材料於常溫中進行加工之作業,如燈炬作業(噴燈作業)之實心塑造、空心製作,以及玻璃之切割、磨刻、噴砂、鑽孔、倒角、研磨、拋光…等等。
常用玻璃工藝之加工作業溫度表
作業溫度 | 使用設備 | 鈉玻璃 | 硼玻璃 | 鉛玻璃 |
---|---|---|---|---|
1450℃ | 坩堝窯爐 | 熔融 | 熔融 | 熔融 |
1400℃ | 坩堝窯爐 | 模型壓製 | ||
1300℃ | 坩堝窯爐 | 砂模鑄造 | ||
1150℃ | 瓦斯噴火器 | 坯心玻璃 | ||
1100℃ | 瓦斯噴火器 | 實心塑造;空心製作 | ||
1000℃ | 瓦斯噴火器 | 實心塑造/琉璃珠 | 實心塑造/琉璃珠 | |
950℃ | 坩堝窯爐 | 吹製/熱塑 | ||
850℃ | 電窯 | 脫蠟鑄造 | ||
800℃ | 電窯 | 熔合 | ||
700℃ | 電窯 | 自重下垂 | ||
550℃ | 電窯 | 褐色 | ||
450℃ | 電窯 | 徐冷 |